日前笔者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听到龚台的演讲极为震撼:
湖南广电集团(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龚政文出席论坛表示,目前,芒果TV收入已经超过湖南卫视。
不是偶然
公开资料显示,芒果TV跻身长视频行业前三,2022年末有效会员数5916万,今年以来日活保持在6000万左右。芒果TV国际APP下载量1.2亿,覆盖全球195个国家与地区。
芒果TV收入超湖南卫视不是偶然,这离不开湖南广电对芒果TV的大力扶持。据龚台透露,2014年,湖南广电以独播战略打造自有网络平台芒果TV,2015年明确湖南卫视、芒果TV“一体两翼、双核驱动”战略;2022年推进双平台管理、生产、营销、团队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了双平台的共进双赢。
芒果TV收入已超湖南卫视透露出一个明显信号:伴随着媒体重构和升级融媒商业模式,广电媒体在新媒体端口的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展现出媒体融合的韧性与活力。
芒果TV在多元化的内容、用户体验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这些优势使得芒果TV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导致了其收入超过湖南卫视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湖南卫视在传统电视领域的实力依然不容忽视,其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的广告收入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
崛起的显著现象
事实上,早在在2022年的新媒体大会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曾坦言湖南广电在探索建设主流新媒体集团道路上遭遇的痛苦的胶着的“两个60%”:全集团6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来自新媒体和上市公司,但同时,60%以上的公司和人员仍在传统媒体。
芒果TV收入超过湖南卫视是网络视听产业崛起的一个显著现象,它反映了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于数字内容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
早2017年,电视观众上网时间首次超过看电视时间,网络视听用户反超广播电视。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网络视听使用率为97.4%,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
《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例超过一半。《公报》指出,传统广播电视全国广告收入3342.32亿元,同比增长8.54%。
其中,广播广告收入73.72亿元,同比下降28.09%;电视广告收入553.23亿元,同比下降19.11%。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则达到2407.39亿元,同比增长20.28%。
广电未死
广播电视在历史变迁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近两年,经广电总局批准已先后撤销130多个频道频率,其中今年撤销频道频率20多个,同时调整优化一大批频道频率。
索福瑞数据显示,全国电视观众日均用户规模在大幅度萎缩,由2013年的8.43亿,缩减到2022年的5.17亿,十年跌幅高达4成。人均每日收视时长从2013年的157分钟,降到了2022年的98分钟,跌幅38%。虽然广播电视面临严峻挑战,但广播电视并没有死,这是因为:
展开全文
广播电视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信息和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之一,它拥有广泛而忠实的受众群体。
广播电视正在努力适应新的媒体环境,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转型升级,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以及拓展新的业务模式,如电子商务、MCN等。
虽然广播电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仍然将是重要的媒体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中老年人和农村地区的人群来说,广播电视仍然是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且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个性化。这导致广播电视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广播电视面临着挑战,但它并没有死亡,而是在不断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大视听已弯道超车
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途径有限,内容制作成本较高,且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网络视听服务。
大视听时代是指以视听媒介为载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游戏等多种服务的新兴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视听内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视听媒介不断涌现,如视频网站、直播平台、社交媒体等,使得用户对于视听内容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在大视听时代,传统视听产业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新兴的视听媒介不断涌现,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新业务新模式也在不断拓展。大视听产业是由视听和“视听+”产业组成的产业集合体,其核心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并继续呈现增长态势。
同时,大视听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短板,如核心板块之一的视听版权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大视听衍生产业产出还不大,“智慧广电”渗透力和效益产出还不高,地区间、媒体间发展很不平衡等。
因此,在大视听时代,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推动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提高大视听产业的竞争力。
文/由ChatGPT&陈子联合打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