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馄饨
”;在南北朝时期直接称其为“
馄饨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把饺子称之为“
角子
”;明朝的《酌中志》记载:“
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
到了清代,人们才逐渐有了饺子这种叫法,而且吃饺子的时间也很讲究,比如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的晚上包好,子时一到,就要下锅开煮,这便是取“更岁交子”之意。新旧交替,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是必须要吃的一道美食。
当然还有神话故事说,除夕这一天,是人、鬼、神交战之日,而在除夕的交子时分,人吃了饺子,才会增加力气,再加上家家户户燃放鞭炮驱除牛鬼蛇神,一年便会风调雨顺,家家吉祥如意。
因为饺子有着太多美好的寓意,再加上饺子有多种口味,比如牛肉馅、猪肉馅、三鲜馅、酸菜馅、韭菜鸡蛋馅等等,吃起来十分美味,因此就有了“好吃不如饺子”的说法。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才是精华所在,那就是“舒服不如倒着”。
舒服不如倒着
我国古代人们不但对吃有着浓厚的情感,如何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也是一门大学问。古人平时工作十分辛苦,白天很早就要下地干活,中午顶着大太阳汗流浃背,一天下来难免乏累,他们很渴望能舒服地躺在床上,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
当然最舒服的方法,无非就是倒着睡觉。而且在睡梦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起床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满血复活”的意思。
总结
俗语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俗语来源于民间,是老祖宗长期总结的经验,对我们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历史如何更迭,那些简单浅显的道理,却始终不会改变,这里面涵盖了善良的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也包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可以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就是老百姓最平凡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很单纯,也很实际,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也不需要吹拉弹唱、夜夜笙歌,只需要一碗饺子,睡一次好觉,便知足常乐,这种简单的生活,在如今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是多么的难得一见。
今日话题:“好吃不如饺子”的下一句,您一开始想到的是什么?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国学大观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