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的王者,中国现存300年的“弓箭王”

2025-05-15 03:35:24 6970

揭晓答案

中国古时有六艺

分别是

礼、乐、射、御、书、数

射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也是武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11

北京

自古皇家都设有皇家猎场,专为皇室子弟涉猎所用。而“聚元号”就是清朝当时敕封的十七家御用弓箭铺之一,早在乾隆时期,聚元号就已经开始为皇家制作御用弓箭,从1720年创立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但晚晴时期随着火器引入中国,弓箭的重要地位从此一落千丈,曾经叱咤风云最具杀伤力的冷兵器弓箭逐渐失去了实用的价值,这直接导致制作弓箭的箭铺就只剩下了“聚元号”独一家。

如今“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

杨福喜

全面的继承了弓箭的制作工艺

他是国内仅存的手工弓箭制作高手

的确现代很少会用到弓箭了,正如当初毛泽东主席所说:“过去总说弯弓射箭,可弓是什么样子,我只是在书本上了解的,没有亲眼目睹古代的弓,更没有拉一拉弓的感觉。”弓箭以它的杀伤力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过厚重的篇章,冷兵器时代,弓箭是不可或缺的远射兵器。在成语典故中,像后羿射日、百步穿杨、纪昌学射、胡服骑射,这些故事也赋予了作为六艺之一的射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

存在的意义

所以今天“聚元号”的存在除了能满足射箭爱好者的购买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这份技艺的存在,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双曲反弯复合弓的优良技艺,这份技艺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研究我国社会发展、礼仪娱乐、兵器工艺、民族习俗、生产生活和工艺美术都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学术价值。

现在在中国,“聚元号”是仅剩的一家具有近300年历史的传统手工弓箭铺,在近30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管聚元号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杨福喜用行动证明绷在弓上的弦永远不会松懈。但传承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辈子的事,而是希望能够世代相传下去。当下我们的传播对于这份技艺的传承,无疑具有巨大的帮助,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它、知道它、喜欢它,因为留住它,才是这份技艺最美好的归宿。

弓箭制作小知识

一套“聚元号”弓箭的制作,前后共分四步

第一步是造弓胎:将赣南新竹阴干一年去掉水分,再用工具打磨,火烤塑形

第二步是勒牛角铺牛筋:为了增加弓臂韧度与弹性,必须在弓胎外侧贴牛角片,里侧铺牛筋。牛筋层数决定一张弓力量的大小,一般三四十磅的弓,铺两层就足够,铺到九层,就是状元弓。

其中撕牛筋最费力,要把牛筋撕成弓胎所需大小。杨福喜说:“以前有专门撕牛筋的作坊,是个细活也是个累活,所以有句话叫‘好汉一天撕不了四两筋’。”

第三步是上弦:上弦要绝对安静,弓发出不同声音,代表不同问题,必须依声作出调整,否则就有断弓的可能。“那些拉弦听响,大赞好弓的,其实是外行。”

第四步是装饰:前三个步骤俗称“白活”,第四个步骤叫“画活”,即在弓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来表达某种祈愿。“蝙蝠就经常被画在弓臂上,一来音合‘福’字,二来表示晚上也能箭无虚发。”

一弓难求

另外还有反复调整箭身重心、精确粗细比例和加固箭头、贴箭羽等工序,做一套“聚元号”弓箭,要经过200多道工序,整个下来,得花上大半年时间。”杨福喜说,“按我爷爷和父亲的老理儿来讲,弓要在我们手里须放上春夏秋冬四季,要不断调整拉拽,一个差错就废了。等它经历不同的气候条件稳定之后,才能交付给顾客。”所以一个手艺人从二十几岁开始,做到不能做,大概做不了一千张好弓。如果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做的话,从40岁开始,这一生也就能做几百张弓,全世界也就这么几百张弓。”那您说,这些弓箭有没有收藏的价值呢?这份难得的技艺是不是应该传承下去?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中国的技艺,也是世界的骄傲。

我们都是守护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积分_上一届世界杯冠军 - f0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