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5-05-14 21:10:21 7367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我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全球经济动荡下滑,不确定性演变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传导联动的全球性风险面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战胜疫情的过程中乃至疫情后,我们又需要抓住哪些机遇?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记者连线市政府参事室原副主任阎金明和南开大学教授佟家栋,和他们就此展开对话。

一、疫情对我国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

阎金明:全球经济的衰退甚至萧条已不可避免。北美、欧洲、东亚都正在经受疫情的困扰,且尚未达到峰值,拐点无从判断,预期扑朔迷离。标普全球评级公司的分析报告称,2020年全球经济将为零增长。全球贸易与投资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因贸易战而减缓的贸易与投资再遭重创。一些国家开始实施贸易限制、禁航禁运,国际贸易航运大受损失;一些国家的海关实施贸易限制措施,甚至截留贸易往来中的防疫物资,公然破坏贸易秩序。疫情还将引起国际投资的转移和重新布局。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兴市场资本流失就达830亿美元,为我国利用外资增添了新的变数。

佟家栋:正如阎主任所言,进入2020年3月份以来,全球股票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分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预测表明,疫情对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冲击将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会更加严重。从供给的角度看,各国疫情的蔓延性特征,严重影响了全球价值链的顺利运转,从而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从需求角度看,尽管生产停滞了,但是需求,特别是刚性需求不会停止。工作的停顿意味着大部分工人可能失去工作,没有工资收入。生产的停顿加上需求的大幅度降低,使整个社会经济进入萎缩状态,发生经济衰退。

二、我国经济在疫情之下迎来重大机遇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危中有机,化危为机,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智慧。在蔓延性外部冲击过程中和疫情结束之后,中国并非只是面临挑战,还要看到其中所蕴含的重要机遇。

佟家栋:本次疫情蔓延性冲击,凸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力图通过自身的经济休克,打好疫情阻击战的能力。在运行过程中, 从中央到地方高效的执行力,取得良好的效果。证明了中国现行的体制机制在应对突发性、蔓延性外部冲击时的优越性。从国际角度看,中国在有效解决了自身冲击的基础上,主动伸出援手,帮助意大利、西班牙、伊朗、日本、韩国等国家,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展现了“患难之际见真情”的可靠朋友形象。这些作为无疑为中国疫情之后与各国开展经济政治乃至外交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中国在本次国际联合抗疫中,乃至以后软实力将有比较大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

本次疫情蔓延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大国”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正在朝制造强国转变的潜力。在面对蔓延性外部冲击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可能面临重大的经济调整。对于中国而言,是承接高科技产业、先进通讯技术产业、高技术含量服务业、医疗保障器械生产与租赁行业、电子商务等的重要机遇。因此政府为保持或刺激经济复苏政策措施要在设计“新基建”的同时,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阎金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此次疫情不但让我们看到在诸多领域还有创新空间,而且还加速了创新动力由自上而下模式向自下而上模式的转变。工业互联网、新商业、新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涌现,承接全球供应链变化和重组的能力也在增强。各种适应“宅经济”产品的出现,则充分显示了民间创新的潜力。

佟家栋:此次疫情也是中国需求结构从外需型转向内需型的重要机遇。伴随全球经济的蔓延性停顿,中国面临严重的外部需求不足,由于中国经济先于其他国家复工复产,导致我们外部需求不足,许多厂家的订单大幅度减少。因此中国的需求结构转向内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被迫的。它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反弹或复苏。

阎金明:经济活动在经济主体间出现转移而非绝对减少。疫情确实造成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但也有不少企业在转产过程中进入新的生产领域,无人化设备、机械、化工、AI+产品及零配件需求正旺。生产和服务企业正积极转型,力求适应居家办公、生活的多种需求。这种经济活动在部门和主体间的转移,部分地抵消了因疫情造成的损失。

两位专家作出总结: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着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由经济实力大国走向经济实力强国的战略,也是我们排除各种干扰的选择。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情,有助于我们迎接疫情后全球经济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

稿件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石惠芳、高雨桐

审校:彭支伟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积分_上一届世界杯冠军 - f0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