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影评:从“断善”谈神性和人性

2025-10-10 00:04:02 309

而本片最触动我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反派”师尊说的那句:如果要成为神,斩的不是恶,是善。听到这句话的我在电影院忍不住疯狂点头。

我以为影片就要在此转折,打破商业片一贯的套路,来探讨一些站在更高格局的事物了。然而姜子牙一句“苍生和一人都是一样的”把我拉回现实。

师尊的话中提到了断善这个词,“断善”这个词在百度上找不到准确的解释,唯一相似的是佛家的“断善根”,意思是极恶断善根永不能成佛的人。

但我认为片里的断善并不是这个意思,片中的“断善”颇有一些“神性”的色彩,而神和佛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以及不说编剧将师尊这个神角隐喻为某些政治权力代表,我单纯把这个角色看做神来探讨他的“断善”意思。

对于神的解释有很多种,有的理论认为他们是我们的创造者,有的理论认为他是更高维度的生命体。由此我想到了几个电影里关于神的概念:《守望者》里面的曼哈顿博士,《普罗米修斯》里面的工程师以及盲目痴愚之神阿撒托斯。

在这些电影里,量子形态的曼哈顿博士杀掉了正义的罗夏,工程师虽然创造了人类却又要把人类赶尽杀绝,阿撒托斯代表着盲目、混沌与无意义。这些概念或许是让观众们不好理解的,让人觉得他们是无情无义的角色,但是他们相当于有神性无人性的代表。

其实正是因为人和神的鸿沟,导致人类难以理解神的做法,这也是神性和人性的区别,他们的做法兴许全然跳脱出了人类视角,跳脱出人类制定的道德标准,不因为所谓的正义和邪恶去看待。

谈到这几位的“神性”做法,曼哈顿博士身为量子形态,他能穿越时间能看到未来事态的发展,他精于计算,所以他看到了未来的最好的结果,所以他害伤了片中正义的代表罗夏,他没有情感,他只是为了维护宇宙秩序,罗夏的伤并不会影响最优的结果;

工程师种族创造了人类,他们相当于人类的“神”,所以他们想毁灭人类是他们自己的理由,因为他们给予了人类的生命秩序;

而阿撒托斯在克苏鲁神话宇宙中,便相当于宇宙运动的一种体现,无非就是熵变和焓变,它的无序和混沌代表了“道”,也就是宇宙本身。

谈这么多和看似和影评无关的题外话,是为了更好的阐释“神性”这个概念,所以这是师尊说出的“断善”给我带来的震撼。

作为神,他没有所谓人制定的道德标准,没有对善恶的判断影响,这就是他的“神性”。叔本华和尼采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团没有理性的疯狂膨胀的意志。道家认为,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神性也是一种符合天道的展现,如果作为人想去违背天道,那就是低维度的不自量力。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所以姜子牙身为一个神仙,却不是以神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甚至没有一点神的思维,而是完完全全从“人性”角度出发,而且是非常纯粹的只有正义面的人性出发,然后去和“神性”去对抗,甚至是作为高维生物却要代表低维生物去对抗高维生物。

空有一个高维的身份,可是全然不能理解高维的思维。姜子牙的格局,是否还是太过于局限在人类的视角了?

就比如一个智商不高的3岁孩子,如何去理解博士的研究课题。孩子可能认为博士接触都化学品是可怕的,他无法理解博士的所作所为。

姜子牙也是这样的,他只在意眼前的一“苍生”,他面临类似于电车难题的问题,他的选择是两个都要救,他没有跨越时间维度的能力,去看到未来的发展,而是想着去抗衡眼下所谓的“恶”。

可我们所谓的自我、思想、认知、情感,其实也只是一种更高级的“程序设定”罢了,目的是让我们更好的生存。我们真的应该用人类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去看待宇宙吗?

再比如克苏鲁神话体系中,设定克苏鲁是不可名状的。那就是因为人在克苏鲁体系中是很渺小的存在,阿撒托斯之所以在人类看来是盲目愚痴的,是因为全知全能就相当于无知。

而人类,该去怎么理解神的概念呢?在人类的思维来说,这些是这一辈子都无法理解的。

而《姜子牙》用人类的意志去抗衡所谓的天道,认为“人性”高于“神性”,这是我认为该片一处略显低级的地方。绕来绕去,丧失了传统老庄思想内核,丧失了对“道”的理解,还是那样一部局限于个人自由主义的片子罢了。

他的身上没有神的大义,而是人的仁慈与情义。兴许有人认为这部片子已经颇有立意,但是从这种“道”的角度看来,还是过于狭隘。

人性——复杂与制衡

既然姜子牙无“神性”色彩,那“人性”色彩又在他身上体现几分呢?

《姜子牙》以《封神榜》为背景,却又架空了世界观。封神的“神”是很复杂的,而且这部小说所谓正反面人物的划分,从来不根据善恶是非,仅仅依据一件事——是顺听天命还是逆天命。

而电影里的姜子牙讲究绝对的正义,人性的复杂在他身上没有丝毫的体现。他就像那些英雄电影里的正义英雄一样,去对抗所谓的恶与不公,而这也恰恰是他是一个略显笼统的地方,毕竟商业电影就一定要区分出纯粹邪恶与正义的角色。

《蝙蝠侠黑暗骑士》之所以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因为里面塑造了小丑这样的挖掘人性的复杂角色,而蝙蝠侠作为一个正义英雄也在影片中体现了“灰色”的一面。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那有什么所谓的非黑即白,而是有“灰”的存在,这也才是人性的展现。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战争史,处处都充满了抗争和制衡。姜子牙结尾说了一句“愿世间再无不公”的确是他个人的美好意愿,也是这辈子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影片里,姜子牙的动机完全是出于纯粹的正义,我在他的身上看不到过多的人性色彩。

其实说白了,内核还是和《哪吒》差不了多少,都是披着中国文化外皮却表达的非常现代化和英雄主义的东西。可能这也是这个制作公司的一贯作风。

但是哪吒的设定都比姜子牙更有人性色彩,哪吒起码有蜕变过程,我在电影里起码能看出来哪吒的一个价值观的改变和行为的抉择,从一开始的“恶”的小混混到后面“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者,他是更具有个人色彩的,也更有“人性”的魅力。

而姜子牙这个角色,可是却把他塑造的既无“神性”,也不够“人性”,太过于形式化,没有所谓的主人公的内心转变,而是一味地追随正义。这是我觉得很空泛的地方。

现代化的传统哲学内核

接下来我就想谈一些个人的偏好问题。我作为一个国漫爱好者,向来去支持国产动画电影,但是的确觉得很多国漫电影不算太有传统文化内涵。

目前最喜欢的一部国漫电影是若森的《风语咒》,结尾男主学会驭风,在风中说出了“我就是风,风就是我”的时候,霎时间感受到了老庄哲学的魅力,不禁感叹这就是“天人合一”吗?即使片中也有很多插科打诨的台词,但是至少没有违背中华哲学中的思想内核。

《姜子牙》一片开头起调很高,从他被贬到北海修炼,在雪中修炼,略有一番禅意,让人以为是一部高格调的乃至有禅味儿的片子。

但是台词和配乐却屡屡让我出戏,特别是姜子牙刚认识小九一同上路的时候,那个欢快的配乐和小九一直叫神兽是“傻狗”的时候,深感到商业娱乐片的随意性。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个人偏见问题,我觉得古人不讲究传统礼数,而且嘴中全是现代化语言的时候,会非常的违和,虽然能理解制作方是为电影的受众更广泛以及更好理解,可是总感觉违背了那份传统内核。

谚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个令人遐想的故事,给人感受到姜太公那种古人的智慧意蕴。片中小九作为一个后生,一口一个姜子牙,表示其名,就让我感觉没有那种气质了,反正这是我个人所见,如果有人不赞同也很正常。

台词配乐暂且一说,最不传统的还是他的主题内核,感觉不过是现代英雄电影使用着中国文化元素,换了个中国神话角色来阐述罢了。如何更好的将中国哲学元素贯彻主题,是更多想做国风的创作者该去思考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留白”,“意境”,“含蓄”等,很多“古味”是很让人回味无穷的。而且中国古代,是很讲究“道”的,“道”也就是宇宙的运行规律。所以才会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的说法。

所以中国古代(希腊古代也是)讲究宿命论、天命。所谓一切都是已经安排好的了,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了命运的发展。虽然说我们要有抗争的思想,但是我们人类在“道”面前还是太渺小了,你再怎么去改造自然,也只不过像蚂蚁登上了你的头顶以为把你征服了一样。就算恐龙这么强大的生物,还不是被“道”所灭,消失在地球之上。

这也不能算是迷信,科学所说的四维空间,高维的空间没有时间的概念,你过去和未来的每一件事是已经发生了的,所以无论你怎么抗衡,你也终归走向那个命运,尘归尘,土归土。姜子牙的出发是好的,但是他的能力还是无法违背“道”,无法违背“神”。

宇宙就是这么的混沌无秩序,所以神叫他“断善”,只是让他断了“人”所制定的东西。真正的“神”,它意味着“道”,它就是这么无情无义,也毫无意义(人类角度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和延伸,完全从个人喜好出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积分_上一届世界杯冠军 - f0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