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土化作用 - 教育百科

2025-10-07 17:29:23 4202

:::

注音索引圖示

筆畫索引圖示

部首索引表圖示

網站導覽

生字詞彙表

成語故事

索引選單

知識索引

單字索引

生命大百科索引

遊戲專區

教學應用

找單字

注音索引

筆畫索引

部首索引

貓頭鷹博士

登入

:::

鈣土化作用 - 教育百科

語言搜尋圖示

圖片搜尋圖示

開啟鍵盤圖示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請務必輸入聲調做結束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

上傳圖片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

錄製聲音

開始錄製

停止錄製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教學模式

開啟關聯

取消關聯

列入收藏

QRcode分享

文字大小

關閉

切換辭典

切換辭典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關閉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lcific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土壤的鈣土化作用主要發生於少雨區,故植生多為草原或灌木,土壤母岩則以含鈣較多的地層較易發育。主要原因是由於雨量不大,故在岩石風化過程中,所生成的Ca2+,Mg2+,K+,Na+等離子,常以碳酸鹽形式被淋溶至表層下。Ca2+為主要的離子,形成聚鈣土,主要的聚鈣土有(1)黑鈣土,係由於草類生長茂盛,有機質豐富而使表層呈深黑色,故稱為黑鈣土;(2)栗鈣土,由於有機質含量較少,土層呈栗色;(3)棕鈣土為棕色表土,下部過渡為白色石灰層;(4)灰鈣土呈淡灰色表土;(5)漠鈣土,生成於乾燥氣候下,呈淺灰色或淺棕色,而缺乏有機質之土層。 發生鈣化作用的因子有 (1)降水量不多 (2)植被為草原或灌木 (3)地形為排水良好之高地 (4)鈣質較多之母質易發生 此一作用通常發生於雨量不多之乾旱地區至半濕區。由於雨量不多,淋溶作用輕微,甚至不發生向下層移動的洗入作用,可溶物質皆自土壤剖面上層中移出。以K、Na鹽類較易流失,而Ca、Mg鹽僅能洗至亞表土中,多以碳酸鹽狀態積聚,其所組成之聚鈣層常為降雨的滲漏停止處,再加上Ca2+與Mg2+存在,更增加碳酸鹽類的積聚,易生成聚鈣土。

土壤的鈣土化作用主要發生於少雨區,故植生多為草原或灌木,土壤母岩則以含鈣較多的地層較易發育。主要原因是由於雨量不大,故在岩石風化過程中,所生成的Ca2+,Mg2+,K+,Na+等離子,常以碳酸鹽形式被淋溶至表層下。Ca2+為主要的離子,形成聚鈣土,主要的聚鈣土有(1)黑鈣土,係由於草類生長茂盛,有機質豐富而使表層呈深黑色,故稱為黑鈣土;(2)栗鈣土,由於有機質含量較少,土層呈栗色;(3)棕鈣土為棕色表土,下部過渡為白色石灰層;(4)灰鈣土呈淡灰色表土;(5)漠鈣土,生成於乾燥氣候下,呈淺灰色或淺棕色,而缺乏有機質之土層。 發生鈣化作用的因子有 (1)降水量不多 (2)植被為草原或灌木 (3)地形為排水良好之高地 (4)鈣質較多之母質易發生 此一作用通常發生於雨量不多之乾旱地區至半濕區。由於雨量不多,淋溶作用輕微,甚至不發生向下層移動的洗入作用,可溶物質皆自土壤剖面上層中移出。以K、Na鹽類較易流失,而Ca、Mg鹽僅能洗至亞表土中,多以碳酸鹽狀態積聚,其所組成之聚鈣層常為降雨的滲漏停止處,再加上Ca2+與Mg2+存在,更增加碳酸鹽類的積聚,易生成聚鈣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鈣土化作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 Email, 如果1人以上, 請使用 , 分隔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教育百科

×

請先登入!

確定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取消

送出

:::

網站導覽

服務簡介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開放API使用說明

內嵌搜尋欄位說明

相關連結

常見問題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豐富,雖經審查仍有可能疏漏, 若有欠妥之處,請隨時與我們聯絡。

Copyright©2014教育部 丨系統維運廠商:卡米爾有限公司

本站建議最佳瀏覽器版本為 Chrome 63+、Firefox57+、Edge79+及Safari1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积分_上一届世界杯冠军 - f0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