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出自先秦佚名的《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基业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基业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注释下武: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世:代。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三后:指周的三位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毛诗序》云:“《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郑笺云:“继文者,继文王之业而成之。”陈奂《诗毛氏传疏》补充说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继之,是之谓继文。”宋代自吕祖谦、朱熹以后,释《下武》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或以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戴震《诗经补注》、胡承珙《毛诗后笺》等均坚守毛、郑之说,而翁方纲《诗附记》、桂馥《札朴》等则赞同宋儒之说。按验诗歌文本,毛、郑之说不误,“不尚武”、“以武为下”云云,过于迂远,不可信。今人陈子展《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赞美周武王、周成王等能继承先王德业而作。陈子展《诗经直解》:“《下武》,康王即位,诸侯来贺,歌颂先世太王、王季、成王之德,并及康王善继善述之孝而作。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46-549
简析
《下武》是一首四言诗,是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全诗六章,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与周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周武王,下二句赞颂周成王;第三章赞颂周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周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全诗结构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创造了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顶针”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流美谐婉的节奏,使本来刻板的颂歌变得优美谐和。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3篇诗文 ► 8626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纳兰性德《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
——《国语·越语·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韦庄《菩萨蛮》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格言联璧·学问类》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榴花开欲然。
——苏轼《阮郎归·初夏》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