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許不适合百科全書。 (2018年9月28日)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並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加以改善。
马来西亚人口
马来西亚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原住民族组成。到2018年第二季为止,马来西亚全国人口为34,050,727人,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男性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占到48.37%;本国公民占89.69%,外国人口占10.31%。在本国公民中,各族比例分别为土著(包括巫裔和其他原住民)69.1%(+0.3%)、华裔23.0%(-0.2%)、印裔占6.9%(-0.1%)及其他民族占1%。土著方面马来人占总公民人口54.66%,其他土著占14.14%[1][2]。
马来西亚聯邦的官方语言为马来语,所有的官方事务都必须使用马来语。在日常生活中,同族间的沟通主要使用母语,但语句中偶尔会加上其他语言的专有词汇(其中以食物名称最为常见);在不同种族间的沟通通常会使用马来语或英语,也有部分马来人和印度人会使用华语交流,主要是因为曾经在华小学过华文,但会说淡米尔语(印度语)的马来人和华人则比较少见。[來源請求]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聯邦的主要宗教及国教,共有61.3%的马来西亚人信奉伊斯兰教。除此之外,19.8%的人信奉佛教,9.2%的人信奉基督宗教,6.3%的人信奉兴都教,1.3%的人信奉华人传统宗教或道教,0.4%的人信奉其他宗教,0.7%的人沒有宗教信仰,1.0%的宗教不明[2]。
1981年马哈迪·莫哈末就任首相时,马来西亚的人口约1300万,当中有700万是马来人。到了2010年代人口已突破2500万[3]。
各州属人口[编辑]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2020年第二季的报告,马来西亚各州属的人口统计如下:
州名
人口數
出生人數
死亡人數
雪兰莪
647万2400人
2万5400人
6400人
柔佛
401万0000人
1万5100人
5300人
沙巴
388万9300人
1万3000人
2500人
砂拉越
279万2000人
9000人
3500人
霹雳
250万4900人
8400人
4400人
吉打
216万3800人
8700人
3500人
吉兰丹
185万6800人
9900人
2800人
槟城
176万6800人
5100人
2700人
彭亨
166万5700人
6900人
2300人
登嘉楼
123万零400人
7100人
1700人
森美兰
113万零100人
4500人
1800人
马六甲
92万2200人
3500人
1400人
玻璃市
25万3800人
1100人
500人
各联邦直辖区人口统计:
直辖区名
人口數
出生人數
死亡人數
吉隆坡
179万5200人
6400人
2200人
纳闽
9万9200人
400人
80人
布城
9万零400人
700人
60人
资料取自马来西亚统计局2018年第二季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生育率[來源請求][编辑]
年份
马来人
土著
华人
印度人
独立之前
6.234
5.770
8.735
8.211
1957
5.672
4.891
7.257
6.926
1958
5.890
5.425
7.331
6.567
1959
6.368
5.782
7.493
6.768
1960
6.118
5.036
7.371
6.101
1961
6.553
5.367
6.650
6.720
1962
5.883
4.726
6.693
6.326
1963
6.170
5.673
6.536
6.112
1964
5.672
4.891
6.461
5.889
1965
5.889
5.632
6.628
6.355
1966
6.130
5.120
6.135
6.224
1967
6.038
5.762
5.835
6.180
1968
5.216
4.892
6.002
6.146
1969
5.336
5.156
4.993
5.276
1970
5.105
5.672
4.576
5.103
1971
4.837
5.067
4.386
5.225
1972
5.398
4.156
4.229
4.718
1973
5.526
4.335
4.108
4.442
1974
5.108
4.546
3.890
4.176
1975
4.892
4.220
3.753
3.726
1976
4.663
4.205
3.571
3.565
1977
4.489
3.890
3.308
3.294
1978
4.572
3.765
3.528
3.176
1979
4.201
3.552
3.175
2.980
1980
4.065
3.247
3.103
2.891
1981
3.923
3.550
2.916
2.886
1982
3.870
2.925
2.938
2.742
1983
3.765
3.228
3.120
2.849
1984
3.613
3.018
2.890
2.972
1985
3.552
2.867
2.764
2.889
1986
3.413
2.665
2.875
2.563
1987
3.507
2.881
2.793
2.453
1988
3.671
3.290
2.985
2.446
1989
3.762
2.889
2.761
2.553
1990
3.418
2.875
2.663
2.642
1991
3.575
2.992
2.784
2.401
1992
3.847
2.891
2.665
2.612
1993
3.663
2.475
2.719
2.532
1994
3.325
2.451
2.751
2.218
1995
3.217
2.674
2.445
2.489
1996
3.456
2.781
2.337
2.675
1997
3.571
2.665
2.408
2.391
1998
3.327
2.713
2.678
2.422
1999
3.221
2.908
2.575
2.128
2000
3.410
2.895
2.684
2.056
2001
3.278
2.556
2.729
2.045
2002
3.057
2.617
2.885
2.132
2003
3.299
2.581
2.462
1.975
2004
3.258
2.869
2.376
2.062
2005
3.349
2.563
2.278
1.985
2006
3.507
2.663
2.105
1.883
2007
3.318
2.702
1.946
1.928
2008
3.281
2.654
1.827
1.876
2009
3.075
2.418
1.753
1.652
2010
3.173
2.609
1.523
1.703
2011
2.906
2.332
1.426
1.635
2012
2.857
2.472
1.501
1.438
2013
3.038
2.561
1.426
1.395
2014
3.172
2.208
1.403
1.458
2015
3.227
2.476
1.456
1.377
2016
3.149
2.516
1.372
1.391
2017
2.957
2.136
1.280
1.354
2018
2.875
2.046
1.251
1.309
2019
2.772
1.985
1.172
1.298
2020
2.864
2.032
1.263
1.287
族群[编辑]
参见:馬來西亞族群(英语:Ethnic origins of people in Malaysia)和马来西亚人
人群结构[编辑]
马来人人群结构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总人口
2010
4,350,362 (30.7%)
9,189,521(64.7%)
651,837(4.6%)
14,191,720
土著人口人群结构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总人口
2010
1,105,749(33.2%)
2,089,835(62.7%)
136,204(4.1%)
3,331,788
华裔人口人群结构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总人口
2010
1,414,280(22.1%)
4,479,292(70.1%)
499,064(7.8%)
6,392,636
印裔人口人群结构
年份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总人口
2010
478,945(25.1%)
1,340,620(70.3%)
88,262(4.6%)
1,907,827
详细数据[编辑]
历年马来西亚人口普查年份人口±%1970 10,319,324— 1980 13,136,109+27.3%1991 17,563,420+33.7%2000 23,274,690+32.5%2010 28,588,600+22.8%201129,062,000+1.7%201229,510,000+1.5%201330,213,700+2.4%201430,708,500+1.6%201531,186,100+1.6%201631,633,500+1.4%*截至2018年6月31日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
人口自然增长率: 2.51%(2019年)
年龄结构(2018年):
0-14岁:23.80% (-0.3%)
15-64岁:69.60% (+0.1%)
65岁以上:6.5% (+0.2%)
平均年龄:28.6岁
出生率:19.1(2017年)
死亡率:5.1(2017年)
净迁移率:-0.3(2017年)
性別比(2016年):
新生儿:1.07
15岁以下:1.06
15-24岁之间:1.03
25-54岁之间:1.02
55-64岁之间:1.03
65岁及以上:0.9
平均:1.07(2018年)
婴儿死亡率: 6.8(2010年)
预期寿命:
男性:72.7岁(2018年)
女性:77.6岁(2018年)
平均:75.1岁
总和生育率: 1.93(2017年)
参考文献[编辑]
^ 存档副本.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 2.0 2.1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BASIC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 REPORT 2010.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of Malaysia, Official Portal.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8) (英语).
^ 马哈迪·莫哈末 《医生当家:敦马哈迪医生回忆录》39页
外部链接[编辑]
马来西亚统计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區人口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賽普勒斯
埃及
格鲁吉亚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馬爾地夫
蒙古
缅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塔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观察员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茲
中華民國(臺灣)
北賽普勒斯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香港
澳门
查论编马来西亚族群
马来西亚人
馬來西亞土著
海外马来西亚人(模板)
馬來族
班加人(印度尼西亚语:Banjar Malaysia)
廖內人
爪哇人
布吉人
米南加保人 (模板(英语:Template:Minangkabau))
馬都拉人
棉蘭人
亞齊人
巴塔克人 (模板(印度尼西亚语:Templat:Suku_bangsa_Batak_di_Malaysia))
科科斯馬來人
Flag of Malaysia華族
福建人
客家人
廣府人
潮州人
福州人
海南人
福清人
興化人
廣西人
三江人
印度族 (模板(英语:Template:Indians in Malaysia))
淡米爾人
旁遮普人(英语:Punjabi Malaysians)
泰盧固人(英语:Malaysian Telugus)
馬拉雅拉姆人(英语:Malaysian Malayalees)
兴都人
錫克人
古吉拉特人
孟加拉人
土生民族
峇峇娘惹
土生葡人(克里斯坦人)
土生印度人
土生泰人
土生阿拉伯人
哈德拉毛人
土生帕西人
土生突厥人
土生歐洲人
土生爪夷人(英语:Jawi Peranakan)
半島原住民塞芒人(矮黑人)(Bateq(英语:Bateq) · Jahai(英语:Jahai) · Kensiu(英语:Kensiu) · Kintaq(英语:Kintaq) · Lanoh(英语:Lanoh) · Mendriq(英语:Mendriq))塞诺伊人(Chewong(英语:Chewong) · Jah Hut(英语:Jah Hut) · Mah Meri(英语:Mah Meri) · Semai(英语:Semai) · Semaq Beri(英语:Semaq Beri) · Temiar)原始马来人(Jakun(英语:Jakun people) · Orang Kanaq(英语:Orang Kanaq) · Orang Kuala(英语:Orang Kuala) · Orang Seletar(英语:Orang Seletar) · Semelai(英语:Semelai) · Temuan(英语:Temuan) · )砂拉越原住民
烏吉丹族
比沙亞族
杜順族
海達雅族
陸達雅族
戈達央族
加拉必族
加央族
肯雅族
塞柏族
西平族
卡占族
詩加邦族
戈扎曼族
伦巴旺族
拉漢南族
普南族
丹絨族
加拿逸族
魯加族
呂宋族
马来族
馬蘭諾族
姆魯族
本南族
希漢族
達加族
達布族
烏吉族
文莱马来人
沙巴原住民 (模板(英语:Template:Ethnic groups in Sabah))
卡达山-杜顺人
马来族
Kwijau
姆魯族
巴夭族
伊拉农族
洛圖德族
龍古斯族(英语:Rungus)
擔巴諾族
Dumpas
Mangka'ak
蘇祿族
順奎族
戈達央族
比沙亞族
Tidong
Maragang
可可斯族
巴淡族
伊班族
Minokok
Rumanau
文莱马来人
基达耶人
其他
日本人
朝鲜人
菲律賓人(英语:Filipinos in Malaysia)
非洲人
查论编 马来西亚主題国家象征
国家原则
国徽
国歌
旗帜
国旗
国花 (朱槿)
马来亚虎
歷史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
早期王国
国境内
赤土
刚迦王国
狼牙脩
盘盘
古吉打
古彭亨(英语:Old Pahang Kingdom)
国境外
淡马锡
末罗瑜
三佛齐
满者伯夷
伊斯兰君主国
吉打苏丹国
汶萊帝國
马六甲苏丹国
彭亨苏丹国
柔佛苏丹国
霹雳苏丹国
吉兰丹苏丹国
登嘉楼苏丹国
雪兰莪苏丹国
森美兰严端国
玻璃市拉惹国
蘇祿蘇丹國
亞齊蘇丹國
北大年苏丹国
殖民时期
葡属马六甲
荷属马六甲
英屬馬來亞
海峡殖民地
馬來聯邦
馬來屬邦
英屬婆羅洲
砂拉越王国
纳闽直辖殖民地
北婆羅洲
日据时期
日占马来亚 / 日占婆罗洲
英国军事管制区
馬來亞
婆罗洲
英屬馬來亞
马来亚联邦
马来亚联合邦
新加坡殖民地
砂拉越直轄殖民地
砂拉越反让渡运动
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
独立自治
马来亚独立
自治
新加坡自治(馬來語:Pemerintahan sendiri Singapura)
砂拉越自治
沙巴自治
马来西亚成立
葛波委员会(馬來語:Suruhanjaya Cobbold)
1962年新加坡公投
新加坡州
历史事件条约
英荷条约
伯尼條約
邦咯条约
马来西亚协定
政府际委员会报告
马来西亚法令
十八点协议
二十点协议
马来西亚宣言
东盟
东盟宣言
人民集会
净选盟大集会
净选盟大集会
净选盟2.0集会
净选盟3.0集会
净选盟4.0集会
淨選盟5.0集會
反内安法令集会(馬來語:Himpunan Anti ISA)
人民起义大集会(馬來語:Himpunan Kebangkitan Rakyat 2013)
抗议涨价大集会
黑色505集会
马来西亚红衫军种族集会(英语:2015 Malay Dignity rally)
反ICERD大集會
灾难
罪案
社会类
沙巴摩洛袭击
文莱暴乱
东南亚烟霾(馬來語:Jerebu Asia Tenggara)
默玛里惨案(馬來語:Peristiwa Memali 1985)
奥玛乌纳袭军事件
阿尔丹杜雅·沙丽布谋杀案
政治类
馬來亞緊急狀態
峇冬加里屠杀惨案
武吉哈逢武装冲突
华玲和谈
砂共叛乱
1964年新加坡种族骚乱
马共叛乱
五一三事件
1993年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修正案
喜來登政變
空难
马航MH370空难
马航MH17空难
亚航QZ8501空难
地理行政区划
区域
马来西亚半岛
沙巴-砂拉越
一级行政区
州属
联邦直辖区
省份
县份
市镇
城市
华人
地形地貌(馬來語:Alam Sekitar Malaysia)
岛屿
湖泊
山峰
火山
国家公园
河流
自然资源
动物
植物
供水
政治基础
政体
联邦宪法
统治者会议
名单
马来统治者
州元首
最高元首
政府
地方政府
立法
国会
上议院 - 主席
下议院 - 议长
州议会
司法
法律
法令列表
民事法庭
联邦法院 -首席大法官
马来西亚上诉庭
马来西亚高等法庭(英语:High Courts (Malaysia))
马来西亚地方法庭(英语:Judiciary_of_Malaysia#Sessions_Courts)
马来西亚推事法庭
宗教法庭
回教法庭
马来西亚特别法庭(英语:Judiciary of Malaysia#Other courts)
行政
内阁
首相
影子內閣
州政府
州领袖
政要政党
政党
选举
选区
军事外交
武装部队
陆军
海军
空军
外交
主权争议
马印对抗
沙巴州争端(馬來語:Tuntutan Sabah)
文莱索要林梦县
1985年拿笃冲突(馬來語:Serangan hendap Lahad Datu 1985)
2013年拿篤衝突
利吉丹岛和西巴丹岛争端
白礁岛争议(馬來語:Tuntutan bertindih mengenai Pulau Batu Puteh)
南海爭議
南沙群岛
经济主要政策
货币(令吉)
OPP1(1971-1990年) -新经济政策
OPP2(1991-2000年) -国家发展蓝图(馬來語:Dasar Pembangunan Nasional)、2020年宏愿
OPP3(2001-2010年) -国家宏愿政策(英语: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新经济模式(英语:New Economic Model)(2011-2020年) -2050年国家转型计划(馬來語:Transformasi Nasional 2050)、经济转型计划(英语: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政府转型计划(英语: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 (Malaysia))
其他政策
能源(英语:Energy policy of Malaysia)
预算(馬來語:Bajet persekutuan Malaysia)
定居计划
概况
马来西亚经济
各州GDP
收入差距(馬來語:Jurang pendapatan di Malaysia)
贫穷问题(馬來語:Kemiskinan di Malaysia)
机构
银行
国家银行
交易所
商场
连锁超市
产业
农业(馬來語:Pertanian di Malaysia)
经济特区
马来西亚依斯干达
北马经济特区
东海岸经济特区
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英语:Sarawak Corridor of Renewable Energy)
沙巴发展走廊(英语:Sabah Development Corridor)
交通
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公路
高速公路
巴士
水路
港口
航空
航空公司
机场
社会族群
人口
马来西亚人
马来人
汶萊馬來人
华人
峇峇娘惹 (土生华人)
印度人
少数民族
巴瑤族
比达友人
伊班人
马兰诺人(英语:Melanau people)
卡达山-杜顺人
卡達央族
伦巴旺族
本南族
外籍人士(印度尼西亚语:Immigration to Malaysia)
印尼裔(印度尼西亚语:Malaysians of Indonesian descent)和在馬印尼公民(印度尼西亚语:Indonesian citizens in Malaysia)
在馬被虐印尼家佣(印度尼西亚语:Penyiksaan terhadap pegawai rumah tangga Indonesia di Malaysia)
文化
语言
馬來西亞華語
馬來西亞英語
宗教
马来西亚宗教自由(馬來語:Kebebasan beragama di Malaysia)
节假日
饮食
人名
建筑
电影
动画
文学(馬來語:Sastera Melayu)
音乐(馬來語:Muzik Malaysia)
马来民间故事(馬來語:Cerita dongeng masyarakat Melayu)
马来人至上
教育
大学
中学
国民型华文中学
独立中学
媒体
国家新闻社
传媒(馬來語:Media Malaysia)
报刊
电视
电台
其他
体育
医疗健保
医院
科技(馬來語:Sains dan teknologi di Malaysia)
通讯(馬來語:Telekomunikasi di Malaysia)
电话区号(英语:Telephone numbers in Malaysia)
邮编
旅游(印度尼西亚语:Pariwisata di Malaysia)
世界遗产
人权(馬來語:Hak asasi manusia di Malaysia)
L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