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协同?为什么它会是未来智能商业的核心之一?它之于未来商业又有什么样的促进推动作用呢?今天就这么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首先来看字面意思,网络协同就是通过互联网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看到这个定义很多伙伴可能会觉得想要达成网络协同很简单,其实不然,为什么?我们来看看Uber的发展,你可能就会知道为什么网络协同并没有那么容易达到~
提到Uber不得不说,它的兴起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认知,原来人们的打车体验通常停留在不仅要等待很长时间而且如果有特殊需求还不能提前预约,这导致用户的乘车体验很不好,乘客体验不好司机体验就好?当然也不是~对于司机而言,今天会不会载很多客人全凭运气,毕竟司机不能掐指一算就知道哪处会有乘车需求,等待不仅带来焦虑更带来带来空跑的成本,想想没挣到钱反而必须得白白花钱搁谁会舒服?但话说回来这些成本最终由谁来承担?司机吗?当然不是~自古羊毛出在羊身上~
正因为这些种种的不足所以市场才给了类似Uber这样企业的生存与崛起,也恰逢移动互联网的兴起,Uber利用移动终端以及强大的数据系统,把市场上尽可能多的乘客和司机整合在一起,让他们直接关联直接发生交互,缩减等待时长增加司机收入优化原有不合理的打车体验,Uber把打车这么一个高频简单的场景做到了让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满意!做到这个效果它依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其背后巨大的数据系统,数据能做到实时共享需求实时反应需求更能针对用户留下的各种数据对现有模式进行整合分析,以此不断去优化双边市场的用户体验!
当然站在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历史,想想既然Uber已然有了这么多的优势但为什么现在它的发展远不及从前了呢?原因就是它的场景很单一也很难延伸,单一场景可以让它从0到1,但要想从1到2就会很艰难。一方面是因为打车市场来了很多像滴滴,神州,曹操,滴答等各种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加入,这让Uber在已经接近饱和的市场上再去拓盘就举步维艰,另一方面Uber本身也在延展以打车为轴的可能衍生品,比如快递,但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而这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了它现在的发展进入乏力期,曾鸣老师在《智能商业二十讲》里针对Uber的处境分析到,想要突破窘境Uber的发力点应该聚焦于无人驾驶,但这项技术的研发则会更艰难!
那通过Uber的案例,我想说一个高度网络协同的公司一定是具备这么几个特点:
1.直接交互 2.实时反应 3.异质角色 4.多元场景
Uber实现了直接交互和实时反应,乘客和司机直接连线需求也做到了实时满足,但在异质角色和多元场景上却没有过多的延伸,比如Uber的场景就是打车,所涉及到的角色只有乘客和司机,Uber的崛起更多的也是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打造的规模经济,想要延展更多就需要在需求方不断的延伸,需求方规模大了供给方才会有更多的发力点,用户的转移成本也会下降很多~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淘宝就是一家以网络协同驱动的企业~
以上,就是自己针对曾鸣老师《智能商业二十讲》中关于网络协同的内容理解~总体感觉理解30%没问题但要理解100%确实难度很大,从理论到落地需要的可能还不仅仅是实践~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