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假货多少钱立案
卖假货可能涉及不同罪名,立案标准不同。
若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若涉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或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销售金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卖假货达到什么标准会被立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这里的“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包括实际销售的收入、已经收取的预付款或者定金等。
如果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此外,销售伪劣产品罪也可能涉及卖假货情况。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予立案追诉。具体认定需结合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综合判断。
三、卖假货未达立案标准会受何处罚
虽未达立案标准,但卖假货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其次,消费者有权要求三倍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商家还需承担退货退款等责任。若消费者因使用假货造成人身、财产损害,商家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总之,即便未达刑事立案标准,卖假货也会面临民事赔偿及行政责任。
当探讨卖假货多少钱立案时,我们知道这涉及到具体的法律标准。除了了解立案金额,还可能关心后续的法律流程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比如,一旦立案,执法部门会如何展开调查,商家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罚。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又该如何配合,怎样确保自己的损失得到弥补。如果您对卖假货立案金额、后续法律程序或相关权益维护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读,帮您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让您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心中有数。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