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飞将”变“孤狼”:从三英战到白门楼,无义猛将为何败于反复?

2025-10-09 02:50:14 2211

当时的陈宫就说过,吕布是“骁勇善战,没人打得过”,但又骂他“轻佻反复,眼里只有利益”,这话可太准了。

建安三年,曹操把吕布围在下邳,城破的时候,吕布还想着靠自己天下第一的武艺求饶呢。

结果曹操一句话“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直接就把他拉到白门楼砍了。

赵云呢,出场就跟吕布不一样,带着点温和,又特别能扛事儿。

他本来是公孙瓒手下的,后来因为长得高、气质好,被刘备给盯上了。

建安六年,刘备投靠刘表,赵云也跟着到了新野。

这时候赵云就不光是能打了,还特别有胸襟。

博望坡之战,他杀了曹操的将领夏侯兰,可巧夏侯兰是他老乡,赵云就跟刘备求情,说夏侯兰懂法律,是个人才,最后刘备真就提拔了夏侯兰当军正。

就冲这不念旧恶、只看才能的做法,刘备对他是越来越信得过。

真正让赵云天下闻名的,是建安十三年的长坂坡大战。

那会儿刘备被曹操的骑兵追得到处跑,老婆孩子都扔了,只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这些人跑。

这时候就有人跟刘备说“赵云跑了,往北边去了”,刘备直接拿手里的戟扔过去骂道:“子龙才不会丢下我跑呢!”结果你猜怎么着?没一会儿(大概未时三刻),赵云就抱着刘备的儿子刘禅,护着甘夫人,从曹操大军里杀回来了。

《云别传》里写得特别清楚,赵云身上中了几十枪(“身被数十创,甲里血渗”),带的兵也都拼了命,杀了个叫夏侯恩的,抢了青釭剑,砍了曹操五十多个名将,最后把阿斗安全交到刘备手里。

这一战里,赵云可不是光靠蛮力砍人的莽夫,他是个会带兵的将领——先护着甘夫人突围,然后又折回来找刘备,七进七出,不光是能打,更是那种拿命报恩的忠诚。

二、曹操的“惜才”与“权衡”

要说曹操对这俩猛将的态度,那可太有代表性了。

对吕布,曹操心里是又爱又怕。

爱的是他确实能打,怕的是他反复无常,靠不住。

建安三年,吕布派高顺、张辽去打沛城,刘备撑不住了就向曹操求救。

那会儿曹操正被袁绍盯着,焦头烂额的,可还是分兵去帮了刘备。

他心里清楚,吕布太能打了,要是让他得势,天下就没太平日子了。

所以后来抓了吕布,曹操还特意问刘备:“你看吕布这人怎么样?”刘备就提了丁原和董卓的事儿(暗示吕布会背叛),曹操一听,直接把吕布勒死了。

《后汉书》里说曹操评价吕布“勇而无谋,信而无义,一匹夫耳”,这话虽然说得直接,把他毛病都点出来了,但也藏着对他武力的认可——要不是他这么能打又没脑子,曹操未必会这么怕他。

对赵云,曹操的欣赏就更实在了,那是真的想把他收归己用。

建安十三年长坂坡,曹操看到赵云一个人抱着阿斗、护着甘夫人,在曹营里杀来杀去,跟没事人一样,居然下令手下的将军们不准放箭,要抓活的。

为啥呢?《曹瞒传》里说,曹操后来跟郭嘉念叨:“子龙的本事,不比奉先差,就是可惜了,心不向着我。”

曹操这人向来唯才是举,赵云的忠义在他看来是特别难得的品质。

吕布是见利就上,赵云却是重信义的人。

曹操好几次想拉拢赵云,后来赵云跟着刘备进四川了,他还派人送金银珠宝过去,结果赵云全分给手下的士兵,给退回来了。

赵云这种不为钱、不为权的坚守,让曹操又可惜又佩服,最后只能在《军策令》里写一句“赵云一身都是胆也——这胆啊,不光是胆子大,更是对刘备的忠心”。

三、武力与意志:历史的“天平”

要是光比谁能打谁,吕布绝对是三国第一。

《三国志平话》里写他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虽然是小说,但也能看出来大家对他武力的认可:他能拿着画戟站在虎牢关前,各路诸侯没人敢上;能跟张飞打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还能一个人打曹操六个大将全身而退。

他打仗就跟狂风一样猛,靠陷阵营的冲击力出名,这是因为他特别会用骑兵战术,手下的并州铁骑也是当时最厉害的骑兵之一。

不过赵云的强,跟吕布不一样,他不是靠猛,是靠稳。

比如汉水之战,黄忠去劫曹操的粮草被包围了,赵云带着几十个人去救。

到了那儿,他直接把营门大开,士兵们都藏起来,等曹操大军来了,赵云一声令下,弓箭手一起射箭,曹军自己乱成一团,掉水里淹死的都不少。

这一战,赵云不光是能打,更重要的是临危不乱的脑子——他明白光靠猛冲肯定打不过,所以才用脑子。

这种能打又有脑子的本事,是因为他心里有“义”,把兴复汉室当成信念。

他每次往前冲都是为了守护刘备“兴复汉室”这个目标,每次退回来也是为了保存实力,等更好的机会。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他“强挚壮猛,爪牙之用近乎张飞”,但他比张飞多了点仁厚。

入川的时候,他劝刘备把土地房子还给老百姓;后来街亭打了败仗,他亲自断后,物资一点没丢——就冲这点(“军资什物,略无所弃”),他的“强”就有了温度。

四、命运的“回响”

赵云后来的日子也挺顺。

建安二十四年,跟着刘备打汉中,在定军山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给刘备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

建安二十六年,刘备要伐吴,赵云劝他“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结果因为反对东征,被留在江州没去。

建兴六年的时候,赵云在成都去世了,大概七十三岁。

后主刘禅追封他为“顺平侯”,评语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顺平”这两个字啊,把他一辈子的品格都说透了。

吕布就惨多了,建安三年就在白门楼被勒死了。

临死前他还跟曹操说:“明公你带步兵,我带骑兵,那天下就没打不下来的。”曹操有点犹豫,这时候刘备在旁边补了一句:“明公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曹操一听,彻底打消了念头。

陈宫、高顺这些跟他一起的人也都被杀了。

临刑前,吕布脸不红心不跳,还跟曹操说自己“待诸将厚”,兄弟们肯定不会背叛他。

可他忘了,自己为了钱把女儿送给袁术,为了权力杀了对自己有恩的丁原和董卓。

他说的“待诸将厚”,本来就是建立在反复无常上的,最后当然只能众叛亲离。

吕布和赵云的命运,就像那个乱世的镜子:武力能让人一时佩服,但撑不起长久的事业;只有忠义和信念,才能让英雄的名字一直传到现在。

就像《后汉书》里说的:“勇而无义,必自毁灭;仁而有勇,终成大事。”赵云在长坂坡抱着阿斗拼命打的时候,护着的不只是一个孩子,更是乱世里忠义的希望;吕布在白门楼哭着求饶的时候,丢的不只是命,更是一个英雄最该有的品格。

这可能就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真正的英雄,不是光靠力气大的武夫,而是心里有信念、哪怕面对千军万马也敢往前冲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积分_上一届世界杯冠军 - f0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