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䗛脱皮前会抓紧树枝或树叶稳定身体,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再进食,停止进食的时间长短随着不同的龄期会有所不同,通常越往后禁食时间就越长,可能会长达几天不吃东西。而脱皮的整个过程可能会花上超过一个小时。当虫体整个都硬化之后,便会开始将脱下的皮吃掉。虽然营养不多,但好歹也能回收一些资源,叶䗛可以接受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
在野外,除了有发现在桃金娘科的植物上外,也有像是托贝洛叶䗛会以大戟科血桐属的植物为食。新加坡的克林隐叶䗛则是以黄槿为食。澳洲的蒙氏舞叶䗛会以澳洲赤楠为食,在人工饲养这方面则大多以桃金粮科的芭乐、莲雾、漆树科的芒果以及青刚栎、橡树、覆盆莓和黑莓为饲料,甚至是北美白珠树它们也会采食。
如同大多数的竹节虫目昆虫一样,叶䗛也具有孤雌生殖的能力。尽管孤雌生殖在野外并非主要的生殖方式,但在一些状况下,尤其是人工饲养的族群,在没有雄虫可以交配的情况下,雌虫还是可以透过这个方式来延续子嗣。这种几乎没有战斗能力的小昆虫,为了保证物种能成功延续。雌性叶䗛成虫还会一招独门绝技,在产卵时像大炮那样把卵发射出去。如果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的雌性叶䗛,甚至能听到弹出的卵粒撞击到容器墙壁时的响声。
正常情况下,幼虫出生后也不会互相抢夺食物。有一部分叶䗛从幼虫开始,就是伪装大师。当出生时,他们的颜色偏向于鲜艳的红色,目的大概是为了模拟天敌较少的蚂蚁。这些小家伙们一出生就会四散游走,寻找食物,有一些冒傻气的小叶䗛乱爬一通,直到饿死,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寄主。而且即便找对了环境,各种挑战也会接踵而至。
被天敌发现从树上摔落,被人类踩到躲过重重危机之后,他们才能成功变为成虫。有些叶䗛甚至从壁虎那儿学会了断尾求生的本领,只不过壁虎是断尾,叶䗛是断腿。所以当你遇到一只叶䗛想要完整的捕获它,就得拿住宽大的腹部或者躯干。而如果你想揪住腿来把它提起来,很可能指尖就仅仅会留下刚抓住的他的那条腿。作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叶䗛断足之后,有一定概率恢复完整。昆虫生长发育的特性,使得它们断足再生的能力直接受到蜕皮次数的影响。一次蜕皮显然不能立刻生出一条和之前一样的腿,蜕皮次数越多,再生足就越有机会发育完全,直至变得和原生足一模一样。
叶䗛在越小的时候出现断足的悲剧,他们完全恢复的几率就越大。而到了成虫期,由于有翅昆虫的成虫不再蜕皮,因此这个时候遭遇了断足的困扰后,基本已经失去了断足再生的可能性。所以野外个体的叶䗛有不少都是缺胳膊少腿。为了保证繁衍任务顺利进行,通常在羽化后的第二天,雄性就会踏上寻找雌性交配的旅程。交配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会持续数个小时,结束交配后,雄性会在附近休养生息几天,然后马不停蹄的开始寻找下一段恋情,重复以往直至死亡。
叶䗛的雄虫虫仅仅有月余的寿命,而雌性叶䗛则更为长寿,寿命超过八个月的雌性叶䗛颇为常见。雄性叶䗛的短暂一生都是在为繁衍后代而奔波。不同种类的叶䗛卵期也有所不同。
以巨人叶䗛来说,大约是半年至一年左右。孵化时,若虫会以胃部推开卵的口盖,将柔软的身体慢慢的推挤出来,待身体已经硬化成型之后,若虫便会开始活动。此时的若虫依照不同的种类而有不同的颜色,但大体呈现为接近土壤颜色的大地色系。此阶段非常的活泼,若虫会想要攀爬到高处,并且会到处纤维的啃食叶片或是喝水。待他们找到适合的叶片之后,就会稍微安定下来,变得不那么活泼,并且颜色也会随着时间慢慢的转绿。
成虫之后,雌虫和雄虫在体型上具有明显差异,通常雌虫触角非常短,具有宽阔扁平的腹部,前翅像是树叶一般,并且覆盖着腹部。后翅不是退化,就是变成非常迷你的小翅膀,因此不具有飞行的能力。雄成虫则具有发达的长触角,腹部虽然也呈现扁平状,但是较小不如雌虫宽阔,后翅发达,有飞行能力。在叶宵的产地,如果利用灯光诱及昆虫具有飞行能力的雄虫就有可能被吸引过来。
而雌虫因为没有飞行能力,因此无法用灯光诱极。从目前来看,叶䗛群体数量已经不复以往。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让叶䗛越来越难以适应自然环境,如果人工饲养规模无法扩大,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有效治理。也许不光是叶䗛,整个竹节虫家族都可能和人类说再见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