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

2025-05-07 07:13:02 5392

热带风暴梅花(Muifa)

编辑

PAGASA: Dante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4月22日-2017年4月29日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2017年4月中下旬,一个低压区在接近赤道、楚克南方之海面上生成。纵使此低压区在远洋海面生成,但初时中心极为散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同月20号上午9时给予扰动编号93W,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于21号的上午8时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为“低”。在高反的辅助,加上风切变低、海温较高的情况下,该低压区开始整合,结构变得紧密起来。至于各大天气机构预计其移动路径将会是西偏北移动,部分机构亦看好其发展与强度、部分机构则不太看好。

日本气象厅在23号的下午8时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1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紧接着在24号的上午4时将评级提升至“中”,再在之后下午1时提升至“高”。此低压区受惠于附近良好的环境而继续发展,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4月25日上午2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3W;日本气象厅亦在同一天上午8时对热带低压03W发出烈风警报。随着热带低压03W快速发展与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4月26日上午2时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亦紧接着在上午8时把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1701和命名该热带气旋为“梅花”,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首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16]。

虽然该热带风暴被命名,但各大天气机构对其之后的强度发展不太看好,并预测其将转向,从西偏北转北再转向东偏北移动,原因是因西风槽逐渐东移影响[17]。结果“梅花”如预期一样,沿着日本东南附近之副热带高压脊的弱点移动,逐渐朝向西风槽一带,慢慢减弱[18]。在“梅花”慢慢减弱下,日本气象厅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4月27号下午8时50分降格其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翌日的上午5时发出最后警告;日本气象厅在29号下午8时降格为低压区。最后“梅花”于菲律宾以东的远洋上消散,部分云团并入温带气旋之中。

强热带风暴苗柏(Merbok)

编辑

主条目:强热带风暴苗柏 (2017年)

强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6月10日-2017年6月13日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0 hPa(mbar)

苗柏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04W,同时亦是该年首个吹袭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继4月梅花生成之后,西北太平洋在5月一直平静,直到6月在菲律宾中部有低压区生成。它增强为强热带风暴,被命名为苗柏,更横过南海朝向广东东部,最后进入内陆并逐渐消散。

强热带风暴南玛都(Nanmadol)

编辑

PAGASA: Emong

主条目:强热带风暴南玛都 (2017年)

强热带风暴(JMA)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1日-2017年7月5日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南玛都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三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05W。南玛都当时的扰动编号是98W,之后再被重编为99W,它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向西北方向移至台湾以东海域,并逐渐增强为强热带风暴,之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它的首次登陆地在日本长崎县长崎市,二次登陆地在爱媛县宇和岛市,三次登陆地在和歌山县田边市,最终它转化成温带气旋。

强热带风暴塔拉斯(Talas)

编辑

主条目:强热带风暴塔拉斯 (2017年)

强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14日-2017年7月18日强度95 km/h(6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塔拉斯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四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06W。塔拉斯是由季风低气压转化,初时有天气机构认为其会与菲律宾附近的热带扰动合并后吹袭珠三角,但最后改变为它独立发展,并增强至强热带风暴。它在7月17日凌晨2时10分登陆于越南乂安省,登陆后受到陆地的摩擦力影响,强度快速减弱,于7月18日消散。纵使它已消散,它尾随的气流却为南海北部和华南沿岸地区带来暴雨。

台风奥鹿(Noru)

编辑

主条目:台风奥鹿 (2017年)

强烈台风(JMA)4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19日-2017年8月9日强度175 km/h(110 mph)(十分钟) 925 hPa(mbar)

奥鹿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五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07W。日本气象厅在19日上午8时将奥鹿升格为热带低压,当时其在日本东偏南2000公里的海面上。当局6小时后发布烈风警报,随后在21日上午8时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1705,并命名为奥鹿。23日午后它开始受到热带风暴玫瑰牵制而采取东南路径,同时开始急剧增强。25日至27日间,它逐渐吞并玫瑰,并恢复西移路径,强度明显下降。27日晚它改向西南移动,靠近小笠原群岛,30日夜间至31它再次急剧增强达五级飓风的强度,在8月5日减弱为台风,并于日本屋久岛登陆。8月8日上午它的结构虽然已经变得松散,但其仍影响日本北部。

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最佳路径中,奥鹿的最高风速从140节(相当于五级飓风)调降为135节(相当于四级飓风)。

热带风暴玫瑰(Kulap)

编辑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20日-2017年7月25日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玫瑰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六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09W。在奥鹿增强之际,国际换日线西面的斜压系统在19日早上逐渐转化为低压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早上9时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7W。此低压区的低层环流中心西面曾受干空气入侵和垂直风切变影响而局部外露,不过其东面辐散通道持续改善,炎热海水亦供应足够能量,此低压区于20日凌晨2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19];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3小时后(凌晨5时)把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为“低”[20]。

午后其深层对流逐渐填补原先外露的低层环流中心东面,组织出一个较为广阔的低层环流中心,其温带气旋特性亦逐步减弱,加上此系统位于强烈上层低气压下面,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因而在下午2时把评级提升至“中”[21],并把此系统评为亚热带低压[22];日本气象厅则在下午3时半发出烈风警告[23],表示1日内有机会加强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1日早上8时把此系统升为副热带风暴[22];之后在下午1时半把评级提升为“高”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24];日本气象厅亦于下午3时15分把该热带低压正式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玫瑰,给予国际编号1706[25],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至48分跟随[2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随即在下午5时表示该系统转化为热带风暴,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9W[27]。

玫瑰受深厚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在初期向北移动[28],于22日早上改向西移[29],开始靠近热带气旋奥鹿,并于下午发展出一“针眼”[30]。晚间玫瑰移入较冷的海域,其副热带特性再度显现,温度扫描系统更显示玫瑰发展出部分冷心结构,表示玫瑰为一“混合系统”[31]。其低层环流中心亦再度外露,流层对流殆尽,不过低层云团仍卷入中心[32],并在24日组成中心密集云团区。25日玫瑰开始与奥鹿互相影响[33],奥鹿的流出为玫瑰带来强烈的垂直风切变[34],导致玫瑰明显减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日本气象厅分别在下午5时和晚上9时把玫瑰降为热带低压[35][36][37],后者在26日上午11时发布最后警报[38]。玫瑰围绕奥鹿逆时针转向,终在28日午夜完全并入奥鹿的环流中[22]。

热带风暴洛克(Roke)

编辑

PAGASA: Fabian

主条目:热带风暴洛克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21日-2017年7月23日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洛克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七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0W。继奥鹿和玫瑰出现之后,鹅銮鼻东南方海面上再度出现另一个扰动,日本气象厅于7月21日上午12时将洛克升格为热带低压。22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随后将其命名为洛克。接后,它持续以西北方向朝向南海并登陆香港西贡东郊野公园附近。当它移过深圳上空时,由于受到地形破坏而急速减弱。

热带风暴桑卡(Sonca)

编辑

主条目:热带风暴桑卡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21日-2017年7月30日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桑卡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八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08W。塔拉斯消散不久,有低压区于7月19日在菲律宾中部海域生成,而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初时各大机构认为桑卡会有所发展,更有机会在珠江口一带登陆,但后来有所改动,预测将以热带低压的强度移往海南岛。它在初时对流旺盛,进入南海南部后受到风切变高和海温低影响,强度开始减弱。然而,它移到南海中部时再度重新加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7月21日上午11时将它升格为热带低压。虽然它重新发展,但在强度上仍不见有太大的增强,还于海南岛附近的海面上徘徊,更与洛克产生轻微的藤原效应。直到洛克移入深圳内陆,日本气象厅在7月23日下午3时升格它为热带风暴并且命名桑卡,接后,它于25日16时30分在越南广平省登陆。下午8时,随着它深入老挝境内,受陆地摩擦影响,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低压。

台风纳沙(Nesat)

编辑

PAGASA: Gorio

主条目:台风纳沙 (2017年)

台风(JMA)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25日-2017年7月31日强度150 km/h(90 mph)(十分钟) 960 hPa(mbar)

纳沙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九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1W。日本气象厅在25日下午3时升格纳沙为热带低压,并在6小时后发布烈风警报。26日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纳沙。28日上午,各部门把它的路径向西调整,表示它将直指台湾前进。29日晚间7时10分它由台湾宜兰县苏澳镇登陆台湾本岛,同日晚间10时30分于苗栗县竹南镇出海并进入台湾海峡。它在30日上午7时登陆福建福州福清市,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同日它继续减弱。

热带风暴海棠(Haitang)

编辑

PAGASA: Huaning

主条目:热带风暴海棠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28日-2017年8月1日强度85 km/h(5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海棠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2W。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于7月26日上午4时把一个在西沙群岛东北方海域生成的低压区给予扰动编号92W。翌日,日本气象厅在下午2时把海棠升为热带低压[39]。7月28日,随着它的结构逐渐获得改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上午5时对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随后在下午3时升格它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2W[40]。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41]。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海棠。30日下午4时30分它于台湾屏东枋山枫港登陆,31日0时30分它于彰化芳苑出海。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它认定为残留低气压[42]。

热带风暴尼格(Nalgae)

编辑

主条目:热带风暴尼格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7月31日-2017年8月6日强度85 km/h(5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尼格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一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3W。8月2日上午,日本气象厅确认升级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尼格,8月6日它减弱消散。

台风榕树(Banyan)

编辑

主条目:台风榕树 (2017年)

台风(JMA)3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8月10日-2017年8月17日强度150 km/h(90 mph)(十分钟) 955 hPa(mbar)

榕树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二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4W。

榕树在8月10日在西北太平洋形成,向西北移动,逐渐增强。15日黄昏它转趋减弱,它于8月17日消散。

台风天鸽(Hato)

编辑

PAGASA: Isang

主条目:台风天鸽

台风(JMA)3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8月19日-2017年8月25日强度140 km/h(85 mph)(十分钟) 965 hPa(mbar)

天鸽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三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5W。

天鸽在8月20日下午形成,日本气象厅给予国际编号1713,它受惠吕宋海峡和南海的优良环境,而且它行经海域的垂直风切变减弱,加上炎热的海水,吸收近一个月储存的能量,它开始快速增强。此时,从卫星云图上可以发现它的中心逐渐出现风眼的结构,日本气象厅在下午2时50分把它的强度从热带风暴上限的强度上调至强热带风暴上限的强度,日本气象厅在晚上11时40分再把它升格为台风。当晚它曾再度减速移动,至23日凌晨它开始稳定采取西偏北路径,直逼珠江口以西附近一带。23日中午它在珠江口对开海域掠过,于下午12时50分在广东珠海南部登陆,并开始逐渐减弱。受活跃西南季风支援,它在24日穿越广西壮族自治区时,减弱速度放缓。日本气象厅直至下午2时40分才把它降为热带低压[43][44]。

强热带风暴帕卡(Pakhar)

编辑

PAGASA:Jolina

主条目:强热带风暴帕卡 (2017年)

强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8月23日-2017年8月28日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帕卡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四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6W。8月23日帕卡于菲律宾东方海面形成热带低压,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6W。8月24日它持续发展,形态良好。下午8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率先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45]。25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它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帕卡,给予国际编号1714。它于25日晚间穿越吕宋中部,受到吕宋的地形影响,它的强度一度减弱,然后它于翌日早上进入南海中部。进入南海后,它移动速度明显加快,以时速30公里大致向西北移动,直扑珠江口以西一带,并重新增强。帕卡于上午9时前后在广东台山东南部沿海登陆。它其后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傍晚它移入广西内陆,并于28日消散。

台风珊瑚(Sanvu)

编辑

主条目:台风珊瑚 (2017年)

台风(JMA)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8月27日-2017年9月3日强度140 km/h(85 mph)(十分钟) 955 hPa(mbar)

珊瑚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五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7W。8月28日,日本气象厅将珊瑚升格为热带风暴。8月30日,各气象部门把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8月31日,各气象部门逐步把它升格为台风。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把它升格为台风。9月3日,日本气象厅认为它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

强热带风暴玛娃(Mawar)

编辑

主条目:强热带风暴玛娃 (2017年)

强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8月30日-2017年9月4日强度95 km/h(60 mph)(十分钟) 990 hPa(mbar)

玛娃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六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8W。8月30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玛娃升格为热带低压。9月1日凌晨3时升格它为热带风暴。9月4日消散。

热带风暴古超(Guchol)

编辑

PAGASA: Kiko

主条目:热带风暴古超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9月4日-2017年9月8日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古超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七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19W。9月4日上午4时日本气象厅将古超升格为热带低压。9月6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9月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降回热带低压。9月8日,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中表示它已并入锋面系统。

台风泰利 (Talim)

编辑

PAGASA: Lannie

主条目:台风泰利 (2017年)

强烈台风(JMA)4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9月7日-2017年9月18日强度175 km/h(110 mph)(十分钟) 935 hPa(mbar)

泰利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八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20W。9月9日已由日本气象厅确认升级为泰利。9月11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早上9时,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9月15日,它开始减弱。9月18日,它转化为温带气旋。

台风杜苏芮(Doksuri)

编辑

PAGASA:Maring

主条目:台风杜苏芮 (2017年)

台风(JMA)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9月11日-2017年9月16日强度150 km/h(90 mph)(十分钟) 955 hPa(mbar)

杜苏芮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九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21W。9月11日凌晨3时,日本气象厅将杜苏芮升格为热带低压并于6小时后发布烈风警报;9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低压21W。日本气象厅于当日晚间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杜苏芮,给予国际编号1719。命名后,它开始增强。9月15日下午,它登陆越南,并迅速减弱,9月16日它便宣告完全消散。

台风卡努(Khanun)

编辑

PAGASA: Odette

主条目:台风卡努 (2017年)

台风(JMA)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0月11日-2017年10月16日强度140 km/h(85 mph)(十分钟) 955 hPa(mbar)

卡努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24W。10月13日上午0时40分,卡努登陆菲律宾卡加延省圣安娜(英语:Santa Ana, Cagayan),不久便出海,继续往中国大陆沿岸前进并增强。

10月15日,它登陆雷州半岛并减弱,10月16日,它在北部湾打转,不久后减弱为热带低压,隔日它便完全消散。

台风兰恩(Lan)

编辑

PAGASA: Paolo

主条目:台风兰恩 (2017年)

强烈台风(JMA)4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0月16日-2017年10月23日强度185 km/h(115 mph)(十分钟) 915 hPa(mbar)

兰恩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一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25W,同时被日本气象厅评定为“超大型”台风。受到强烈副热带高压脊影响,本年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季在9月底至10月初出现空窗期,直到副热带高压脊北抬,使得热带扰动重新在西北太平洋发展。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10月11日的时候,为楚克群岛附近的低压云团给予扰动编号91W。炎热的海水以及风切变弱的因素造就此扰动加强发展,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0月15日当天升格为热带低压25W,日本气象厅在第二天升格为热带风暴并且进行命名,各气象厅部门也相继升格。

10月17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台风。

10月20日上午,兰恩的云卷风眼扩增成一个大型风眼,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出兰恩已进入快速增强期。10月20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兰恩升格为强台风。

香港天文台在10月21日凌晨2时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同时把兰恩升格为超级台风,而台湾中央气象局也在上午8时将兰恩升格为强烈台风。

10月22日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兰恩降格为中度台风。

10月23日上午3时,登陆日本静冈县挂川市。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兰恩降格为轻度台风,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认为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日本气象厅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把兰恩的强度向上修订,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从95节(每小时175公里)上调为100节(每小时185公里),中心最低气压由925百帕斯卡下调至915百帕斯卡。

强热带风暴苏拉(Saola)

编辑

PAGASA: Quedan

主条目:强热带风暴苏拉 (2017年)

强热带风暴(JMA)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0月19日-2017年10月30日强度110 km/h(70 mph)(十分钟) 975 hPa(mbar)

苏拉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二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27W。

日本气象厅于19日上午9时将它分析为低压区,并在同一天下午3时将它分析为热带扰动。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于10月19日5时30分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给它编号为热带低压27W,随后再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10月20日晚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降格为热带低压。

10月23日上午4时25分,日本气象厅发布烈风警报。10月24日,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苏拉。10月30日下午12时50分,日本气象厅认为它已经转化温带气旋。

台风达维(Damrey)

编辑

PAGASA: Ramil

主条目:台风达维 (2017年)

台风(JMA)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0月31日-2017年11月4日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70 hPa(mbar)

达维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三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28W。

10月31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它升为热带低压。同日,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发布烈风警报。11月2日,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命名为达维。

11月2日晚上各部门都将它升格为强热带风暴。11月3日正午各部门将它升格为台风。11月4日早上,它登陆越南,逐渐减弱。下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海葵(Haikui)

编辑

PAGASA: Salome

主条目:热带风暴海葵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1月9日-2017年11月13日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998 hPa(mbar)

海葵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四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气压30W。日本气象厅在9日上午8时的天气图上标记它为热带低压,不久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它升格为热带低压,给予编号为热带低压30W,预计它进入南海后将逐渐增强,并朝向海南岛一带,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晚上9时率先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编号1724,命名为海葵。

11月12日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它降格为热带低压而且于一日后认为它已完全消散。

热带风暴鸿雁(Kirogi)

编辑

PAGASA: Tino

主条目:热带风暴鸿雁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1月16日-2017年11月19日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0 hPa(mbar)

鸿雁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五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气压31W。此热带低气压进入南海并逐渐增强。11月18日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鸿雁,编号1725。18日下午进入南海中部。

11月19日3时,日本气象厅将鸿雁降格为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启德(Kai-tak)

编辑

PAGASA:Urduja

主条目:热带风暴启德 (2017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2月12日-2017年12月22日强度75 km/h(45 mph)(十分钟) 994 hPa(mbar)

启德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六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32W。启德于12月12日生成。接着,穿越菲律宾中部群岛、西南的巴拉望岛。

12月19日,以西偏南的方向穿越南海南部,往马来半岛南部、新加坡一带前进。12月22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启德降格为热带低压。

台风天秤(Tembin)

编辑

PAGASA:Vinta

主条目:台风天秤 (2017年)

台风(JMA)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2月16日-2017年12月26日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70 hPa(mbar)

天秤是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二十七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其编号为热带低压33W。

12月21日,天秤迅速增强为强热带风暴。起初以西偏南的方向,后来转往偏西的方向移动,并于晚间登陆菲律宾的棉兰老岛。

12月22日,受陆地地形影响而减弱为热带风暴,同日晚间穿越棉兰老岛到达苏禄海,向西移动朝巴拉望岛、南海一带前进。

12月23日晚间,中心行经至巴拉望岛西南部近海时,吸收苏禄内海海面的水汽与热量,整个云系更为扩大,深层对流更为旺盛,更开始发展出云卷风眼。

12月26日,日本气象厅将天秤降格为热带低压。

热带風暴布拉万(Bolaven)

编辑

PAGASA:Agaton

主条目:热带風暴布拉万 (2018年)

热带风暴(JMA)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7年12月30日-2018年1月4日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布拉万是一个跨年(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至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热带气旋。它原身的低压区在2017年12月21日于马绍尔群岛以南低纬度生成,当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8W,但后来却因环境不利发展而撤去编号。然而低压区到了12月28日重新发展起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再度给予其扰动编号99W,而日本气象厅在12月30日的天气图中将此系统标记为热带低压。

随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018年1月2日给予编号为热带低压01W,日本气象厅则于1月3日升格至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布拉万。布拉万亦因此成为2018年首个热带气旋,它同时也是西北太平洋有纪录以来第三早形成并被命名的风暴,但进入了南海后,由于该区水温较低而使其又再难以发展,最后系统在南海中部逐渐消散。

Copyright © 2022 世界杯积分_上一届世界杯冠军 - f0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